Total Pageviews
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片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片. Show all posts

Tuesday, 21 January 2014

風起了

我這個年代的人,大多是從小看宮崎駿的動畫長大的,我還記得父母帶著姐姐和我一起到電影院看《天空之城》《龍貓》等等。其實那時的我年紀很小,根本看不明白故事內容。後來長大後再看,好像《哈爾移動城堡》,我都是要看兩次,才能有深入一點的理解。不知道是否文化差異,或者是我缺乏幻想力,對那些充滿著隱喻的魔法故事摸不著頭腦。

今次《風起了》是傳記,我可以說是看得最開心最明白的一套宮崎駿的電影。平鋪直敘歷史人物Jiro設計飛機的故事,加點跟意大利工程師Caproni在夢境相遇的幻想,背景為日本二次世界大戰,加插跟妻子相識的浪漫,以法國詩人Paul Valery的詩句: “Le vent se leve; il faut tenter de vivre”,意譯為”The wind is rising; we must try to live”來作戲名”The Wind Rises”

夢想:Jiro追尋夢想, 儘管知道製造出來的飛機,最後都會是用來打仗,都不能阻擋打從兒時設計飛機的遠大夢想。目睹國家多貧窮,心中充滿著無奈。到戰敗後,自己設計的飛機一去不返,只剩下一堆破銅爛鐵,夢想是成真了,卻百般感慨。

歷史:中間默默耕耘,挫折不斷的試飛過程,宮崎駿一點也不馬虎。每一次的試飛,每一架的飛機,都是根據歷史的。1928年試飛失敗,飛機墜毀,日本第一個成功以降落傘逃生的試飛員;發動機漏油,弄到滿身油污;沒有防彈油箱,油箱中彈就著火;到1935Jiro最滿意的九試單座戰鬥機;和1942年一去Pearl Habour不返的戰鬥機,認真地交代出歷史和Jiro不屈不撓的精神!

浪漫:飛機和戰鬥機是男生看的。女生看的,當然是Jiro冒著被秘密警察捉拿的危險,即日來回,從後院偷偷溜進屋內,只為見Naoko一面;還有Naoko不顧自己的病情,離開療養院,去找Jiro。當時為避開秘密警察,匿藏在上司家中的Jiro,什麼都沒有,Naoko願意下嫁一無所有的Jiro。那一幕,整個電影院都是拿紙巾的聲音。

生存:最後,當然是we must try to liveNaoko臨死,都要叫Jiro好好活下去。Ikineba! (We must live!)

Tuesday, 1 January 2013

白兔糖女孩






故事講述一個叫大吉的八十後青年,回鄉赴外公的喪禮,跟親戚家人才發現外公有個六歲大的私生女叫小綾!正當大家都各有藉口,不願意照顧這女孩,打算安排別人領養,大吉自告奮勇說小綾由他負責撫養,宣布的一刻,他覺得自己很型!之後,他就沒有再型過。


又一部由日本人氣漫畫拍成的真人電影。我沒有看過漫畫,亦不知道劇情,就進場了。在毫無準備之下,這戲幾乎每隔幾分鐘就令我想落淚。我承認看電影時的我,是最眼淺的。聽來有點誇張,我沒有孩子,也沒有帶孩子的經歷,理應跟電影沒有同感。而同類型大賣親情的故事,感人催淚的電影多的是,我也不會特別欣賞。很多人覺得好看是因為飾演小綾的小演員蘆田愛菜實在太可愛,我也是絕對同意的。但其實我最喜歡的,是戲中有很多細微之處,都有著的大道理,而那些是比老生常談的道理再更深入一點。





以下少許細微大道理含劇透


大吉明白自己的母親何以那麼激動,說當年放棄自己的事業,帶大他跟妹妹的犧牲,這是親情片的必有的。但跟著,大吉的父親亦表示後悔自己當年大男人,沒有幫忙妻子帶孩子,所以現在非常佩服大吉領養小綾的行為,父親自問沒有如此勇氣和能力,覺得兒子不但長大了,甚至變成一個值得他尊重的男人。電影拍出來只是很快的幾個鏡頭,幾句對白,非常含蓄,但帶出那父子之間,兩個男人之間,披肝瀝膽的感覺卻很強。


大吉放棄大好前途的白領職位,在公司調職到藍領後,身邊的同事大多有孩子。當大吉問一位女同事,會否覺得為了帶孩子,自己犧牲很大。這又是親情片的一貫有的對白。不過,女同事的回答才是大道理,明明是犧牲,女同事卻覺得不是犧牲,她說那是她自己的時間,她運用自己的時間在孩子身上,過程她自己也開心,稱不上是犧牲。愛,其實是犧牲和包容,不求回報的。有一天,我有女同事的那份情操,才覺得自己有資格當媽媽。女同事這樣輕描淡寫地回答大吉的那一刻,我立刻想起大吉的母親激動地說自己犧牲了很多的那一幕,強烈對比,後者亦就被比下去了。


大吉決定收養小綾後,認為小綾跟他姓可以令她上學時在同學面前少點尷尬。大人總是從大人的出發點想,但在小綾的心目中,大吉就是大吉,父親就是父親,大吉不是父親。想法簡單清晰,這一點,我覺得小朋友比大人更心水清。


六歲小朋友對生死的領略,更遠超大人所能理解。對父親的死亡,小朋友處理自己的心理,再一次比大人成熟。大人又想得太多了。





電影中間的育兒經過,有辛酸,有搞笑的。大部分劇情都是比較平鋪直敘,容易估到的,例如在托兒所認識了做模特兒的單親媽媽,並有意思跟大吉發展關係等等。


看完電影後,上網查一查,漫畫的故事頗長呢,一直說到小綾高中畢業,大吉還是單身。。。我突然明白,為何小綾沒有跟大吉的姓氏,及故事往後交代了外公並不是小綾生父,只是見小綾生母是未婚媽媽而伸出援手。在不同姓氏和沒有血緣關係的情況下,相戀有何不可?




Tuesday, 25 December 2012

浪客劍心 Rurouni Kenshin



浪客劍心


讀書的時候已經看過部分劍心的漫畫,自問不是超級忠實劍心迷,但也不得不看這真人電影 ,因為想來懷緬一下年輕感覺,像回到裝病不上學,躲在宿舍裡啃漫畫的日子。


內容主力在《東京篇》,流浪了十年的子手拔刀齋化名緋村劍心Kenshin來到東京,劍心遇到神谷道場的管理人神谷Kaoru,並收留他這個浪人。碰巧有人冒認拔刀齋四處殺人,劍心為保護身邊的人,展開一連串的調查,救出被逼製造鴉片的Megumi,解開殺人事件的真相和陰謀。始終是日本武士片,最終要決一死戰。問題是,劍心立下不再殺人的誓言,他佩戴的刀是一把逆刃刀,刀鋒是向著自己的。他能否不殺一人而處理好事件及保護他關心的人?


這電影成功在於選角正確,佐騰健有如劍心上身,擁有拔刀齋的冷血殘酷,但又不失劍心的傻氣。起初,還有點擔心這小伙子能否勝任,因為本人一向都不太喜歡日本瘦瘦的男孩子,怕他只有身高和身形跟劍心相似,但他竟然能CHOK得恰到好處,拿捏得很好,越演越入戲!打鬥場面更是拍攝得精彩型格,尤其是有真槍實彈打鬥的一幕,節奏緊湊,令人喘不過氣來!




至於戲中的兩位女孩子,kaoru演得比原著更我見猶憐,相信一定迷倒無數男孩。Megumi跟原著的相似度極高,是我比較喜歡的角色。明神彌彥,相樂左之助等等皆演得十分出色。漫畫迷無需憂慮這真人電影會令人失望。雖然,有人認為電影太長,劇情進展比較慢,我卻覺得還可以接受,可能是香港人習慣了節奏快的劇集。


最吸引的都是故事本身。一十幾歲就殺人如麻的子手,面對突然改朝換代,新社會再無武士的容身之處,決定歸隱,從此不殺人,那份決心如何堅定!劍在人在,帶著一把逆刃刀,到處流浪了十年。一個人流浪還可以獨善其身,但當身邊有人是他要想保護的,他又不入任何政治團體黨派,又要不可殺人,實在有點難度,尤其是殺人對他來說是最容易最快捷解決問題的方法!


我們做人,常常因為懶惰貪快,選擇容易走的路,但是否一條對的路呢?還是一條重蹈覆轍的路?


對的路從來都是難走的。
但只要是對的,就無懼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