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tal Pageviews

Monday, 29 August 2016

國際漫遊的自由



影迷貓不可以再懶惰下去!


‘究竟什麼男人才適合我?’好友思思十分苦惱。

我從十二歲起就認識思思,可以說是見證著思思每一次的拍拖與分手。她是一個很聰明和實際的人,給我感覺是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。

當大家都迷戀著打籃球帥氣的學長,她卻跟那個守後門不起眼的風紀一起,好讓她就算遲到,都不會被記名。

後來轉校插班,因為新環境,一個同學都不認識,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混熟,她就跟人緣最好的那個交往。他的朋友,頓然變成了她的朋友。

接著,學業越來越忙,有些科目思思開始跟不上,她就和那個書生一起,不只是可以抄功課,簡直就如有一本行動版的百科全書在手。

後來在大學裡,她覺得高材生的知識都不足夠,她開始主動努力追求教授,緊貼著考試的第一手資料。

畢業後在職場上,上司總是被她迷倒。思思的事業平步青雲,簡直是人生勝利組。

我們還在拼搏呢,思思卻已經差不多上岸。上岸就等於自由了,但正因為她無欲無求,並不需要什麼,她也找不到跟什麼人交往才對,來補充她的需要或短處。突然,思思像失去了方向。

好友們都鼓勵思思,好好享受戀愛,不用再為任何條件而遷就。但原來,這樣的戀愛,思思反而不懂。她找不到目的,也沒有推動力。因為再沒有明確的需要,反而使每一個男人的缺點放大。

那個英國長大的,總是紳士般,浪漫得只講不做。美國讀書回來的那個,自信地整天只談著自己的事。本土的那個,無奈地窩囊。澳大利亞的,只是吃喝玩樂與運動。國際漫遊的程度,甚至要放眼大中華。

最後,還是那一句:‘究竟什麼男人才適合我?’

我還以為她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。努力了這麼久,都是為了得到自由和獨立。‘思思,其實你適合一個人!’

從何時開始,大家忘記了一個人都是一個選擇,是最自由的選擇。

無論我們人生走到哪一個階段,社會總會有一套要你跟隨的生活模式。好像思思上學不可以遲到,學校裡要成為受歡迎的一個,讀書成績要維持優異,要做老師教授上司最喜愛的學生或職員,事業要賺很多錢,成為標準的人生勝利組。按著這樣的標準,30歲要找到一頭好人家嫁,35歲要起碼生兩個孩子,然後,40歲那個所謂好人家已有小三及小四,45歲就離婚。這樣活著活著,是否50歲才會記起其實自己是想要什麼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